2006年的首个“文化遗产日”,湘绣经历了从落选到最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折之路。昨日,第三个“文化遗产日”,见证并曾力推湘绣成功申遗的省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明呼吁:加速扶持民间工艺产业发展,把湘绣、菊花石雕等传统文化产业打造成继动漫湘军、演艺湘军、出版湘军、电视湘军的第五大文化产业板块。 传统文化产业市场潜力超千亿 记者从省政协文化产业调研组了解到:仅仅是传统文化中的湘绣,星沙湘绣城一家湘绣企业的年产值就达到了4.8亿元,创税2800多万元。如今,全省湘绣、菊花石雕等传统文化产业年产值达180多亿元,有关专家估计其发展潜力将在1000亿元之上。“湖南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有四大优势。”曾应明一一数来:产业资源优势突出,拥有湘绣、瓷艺、印染等十大工艺美术种类、十二大特色品种;技能人才优势明显,以湘绣为例,2000多年来,湘绣母传女、姐教妹、姑帮嫂的传艺方式,孕育了大批刺绣艺术基础人才;品牌价值优势显著;产业化模式日益成熟……最重要的是,在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湘绣等传统文化产品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无贸易配额限制,具有在国际市场“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的优待。 “传统文化产业,能与其他四支主力文化湘军形成优势互补。”省政协文化产业调研组成员、省文化厅副厅长雷鸣强认为。呼吁加大扶持力度然而,外省的素材给了湖南鲜活的启迪: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还派人到湘学习刺绣工艺,到现在苏绣超过了湘绣,特别是镇湖镇苏绣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崛起;粤绣的没落也有目共睹,随着广东的经济发展,机器代替手工,目前市场粤绣基本没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此没落;蜀绣在苏醒,目前四川省政府也加大力度扶持蜀绣……“以湘绣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产业当前正处在十字路口,希望湖南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化的关键时期,不要忘记还有民间工艺文化产业能给湖南带来巨大惊喜。” 曾应明说,“可以在长沙成立一个跨艺术门类的全省民间工艺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一个集科研、教育、生产、旅游观光、展览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集群。”他建议,可以湘绣作为龙头,以公司+基地+艺人(农户)为运作模式,以产品出口为主要销售方式,地处星沙的湖南湘绣城可以成为这一民间工艺基地的基础。 人才供需的错位、职业教育的缺失等,导致民间工艺从业人员老化,技术工艺严重不足,成为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最大瓶颈。民间工艺大师们呼吁,制定职业教育奖励政策,延续产业发展后劲,颁发湘绣等民间工艺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让民间工艺人员能执证上岗,从而延续产业发展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