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森林植被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证明,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和有害废弃物累积于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圈中,特别是大量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进入自然界,超出地球系统的正常承载阈值,是诱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大规模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挽救地球,挽救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当前,世界公认的减排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减排,又称工业减排,指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绝对排放量;二是间接减排,即通过对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特殊作用,来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和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对这两条途径均予以充分认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既要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把节能减排和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两条减排途径,不可偏废,实行标本兼治,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生态与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代价 燃烧化石燃料、农业和畜牧业、垃圾处理等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据测算,目前(2007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379ppmv,是地球历史上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过去十年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每年1.8ppmv的速度增长。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总体上承袭了“先排放,后治理”的模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大约78%的电力、60%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70%的化工原料均靠煤。煤的直接燃烧是中国最重要的人为空气污染源。煤烟是造成中国严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矿业废气等,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空气污染灾害发生的几率和范围越来越大。目前,中国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已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0.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是日本的27.7倍、德国的16.6倍、美国的6.1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倍。中国摩托车的生产占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占世界第十一位。尽管用车的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国产车每公里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却是欧洲车的3到5倍。2006年,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达3300万辆,到2020年更将跃升至1.31亿辆,由此可能引发的空气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实在不容忽视。 |